“山险壑深行道难,吃盐全凭烧木炭;少壮文盲守薄田,缺水少衣无文钱……”在湖北恩施州鹤峰县最偏远的村子——渔山村,一度流传着这样的童谣。童谣描述了此地特殊的地理环境,也记录了村民们曾经的艰辛。一面环山、三面环水,“孤岛”上的人们为了进出村子,徒步、牛车、高空索道……用尽了各种方法。四条钢缆从山崖的一头延伸至对面的大山,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铁篮子悬吊在钢缆上,随风轻轻摇晃。村里娃娃们通过这条索道上学的路途被媒体称作“云端上的求学路”。
2015年精准扶贫以来,鹤峰县耗时3年,为村民修好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车公路,天堑变通途。驻村的帮扶工作队先后争取资金2900余万元,实施了道路交通、安全饮水、农村电网、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。这个曾经的“孤岛”,有了长足发展。
与此同时,外出务工的渔山青年们纷纷有了返乡的念头,白族青年张静就是其中的一员。“一方面村里的道路通了,机会更多了。另一方面我们的眼界也更加开阔。”她说,现在她一有时间就会去恩施、武汉推广家乡农产品,并通过网络直播让网友们认识渔山这座村庄,认识渔山人民现在的生活。
“住青砖白墙小楼房,走干净结实水泥路,饮安全卫生自来水,互联网上看世界,因特网上迎客商”。这样的生活已不再是空中楼阁,而是照进鹤峰渔山老百姓现实中的“中国梦”。(李征峥、陈周璇)